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清教徒的聖潔觀

清教徒們對怎樣過一種成聖的生活著書甚多,按著他們的教義傳統來看,他們所傳所寫的,幾乎沒有什麽獨特或者奇怪的東西。清教徒的聖潔觀其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豐滿和平衡,而不在於它的與眾不同。

清教徒對成聖的經典定義是很有名的,我們可以在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第3536問找到這種定義:

「問:什麽是成聖?答:成聖是上帝的作為,出於他白白的恩典,使我們整個的人照著上帝的形象被更新,並得以愈來愈能向罪而死,向義而活。」

「問:我們今生從稱義、得兒子的名分和成聖得到什麽益處呢?答:今生從稱義、得兒子的名分和成聖所得的益處乃是:

對上帝慈愛的確信,
良心的平安,
在聖靈裡的喜樂,
恩典的增多,
和在其中至終的保守。

從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清教徒的成聖觀是包括了基督徒生活的所有方面,是與耶穌基督形象相符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始於重生開始的那一刻,貫穿信徒的整個一生,直到他最後一口氣息。清教徒要看到人成長,對神的愛有牢固的確信,良心極大的平安,在聖靈裡真正的喜樂。他們說,要得到這些祝福,就要藉著聖靈動工的成聖過程。他們向他們的會眾建議:如果你不追求成聖,你就不僅不歸榮耀給神,你還是在讓你自己的屬靈生命變得枯竭。

他們其實是怎樣看待成聖的?清教徒的成聖觀包含了四種要素。

全面和道德的更新

首先,成聖對清教徒來說是一種神更新的作為,是對人品格根本的改變。它出自一顆重生的心,這是比任何心理分析師或者心理醫生所能達到的程度更為深入的。神在人心裡動工,從人心的改變就有了一種新的品格。

這種更新的作為用清教徒的話來說是全面性的,就是說,它觸及,影響人整個生活的每一個部分。保羅在提摩太前書4:4-5告訴我們,每一件事,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要被改變成為聖潔。

聖潔是內在的,一定要充滿我們的心,我們核心的為人;它是外在的,一定要溢出,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帖前5:23說,「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許多清教徒按著這節經文講道。成聖一定要是全面的。

清教徒說,但成聖也是道德的更新,他們指的是這要生出道德的果子,正是我們在加拉太書第5章看到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如果你問一位清教徒,如果把這些加在一起,這些果子到底是什麽意思,他會回答它們是代表了主耶穌基督他自己的道德形象。

這是聖靈在成聖中所動的工,他是在按照基督的樣式在塑造相信的人,他是在他自己百姓的生命中複制出基督的特徵。神的百姓就是「基督的本性」(他作為人生命一切的總和)在其身上有新的(儘管並不完全)表露的人。這就是清教徒的成聖觀。

真正的悔改

第二,成聖對清教徒來說是包含了悔改和義,這是離開罪轉向順服兩方面的工作。清教徒說悔改就是離開罪,這是畢生的工作。我們一生中必須要每天悔改,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一定要轉向義。

他們說,悔改是信心的作為。沒有聖靈就沒有悔改。清教徒對悔改的觀念比僅僅懊悔,或者說「對不起」深入得多。清教徒對悔改的看法當然是從懊悔開始的,但是它更深入,一直進到生命根本改變的地步。悔改是真正的回轉,是恨惡我從前所愛,喜愛我從前所恨的。

清教徒說,悔改包括治死罪,向義活。他們認為治死罪就是用劍刺穿罪,把罪殺死,正如使徒在羅馬書第6章所說的那樣把罪治死。向義活,他們是指向義活過來,讓我們自己越來越操練,表現出聖靈的果子。

一場聖戰

第三,清教徒的成聖是漸進式的,通過衝突成就的。清教徒說,在成聖中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內住的罪還殘留在基督徒身上,讓他大大憂傷,這讓他落在極大的爭戰和許多的戰鬥裡。清教徒說,內住的罪從裡面發動出來,而世界從外面施加罪的壓力。魔鬼就是領頭的,要把那些外在的壓力拿過來,和內在的壓力一道加以使用,去奪回失去的陣地。所以,盡管一個被聖靈徵服的人努力在他生命的各個方面擴展,佔領成聖的領域,魔鬼連同世界和內住的舊人,在人心中築成一道戰線,一場聖戰正在激烈進行中。

這就是班楊給他的書起名叫《聖戰》的原因。成聖涉及與我自己,與我的肉體,與世界,與撒但的衝突。如果一個基督徒不是在與罪爭戰,那麽清教徒就會說,這個人應當自問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基督徒。

有一位清教徒描繪了這個畫面。他說要成為基督徒,人就要走一條狹窄的直路。在這條路的兩邊是籬笆,在這些籬笆後面撒但有一切邪惡的力量供他調遣。他使用鬼魔的大軍,甚至我們裡面的前後不一,我們容易落入退步的傾向,他使用所有這一切作為箭,在我們走屬靈路程每一步的時候,他都要透過,超越籬笆,瞄準我們的腳,我們的心,我們的手,我們的眼睛放箭,這路程的每一步都是一場戰鬥。

坦然接受爭戰

華森(Thomas Watson)說通往天堂的路是一件「讓人汗流浹背的工作」。有一場戰鬥正在激烈進行中,但是讓人高興的是,成聖的工作要往前推進。成聖不是停滯不動的。清教徒用保羅在林後3:18的話說,如果我們靠著聖靈行事為人,我們就要被神改變,榮上加榮。所以真正的基督徒是坦然接受有衝突,但同時安歇在最終的得勝是屬於他的這個事實之上。他可能在許多小小的交火中失利,但是他要贏得這場戰爭,因為他是在基督裡的。聖靈要帶領他,他要越來越往前行。

然而清教徒說,這其中有藏起來的絆腳石,因為基督徒常常看不到在他自己身上有任何進步。一位清教徒說,一個給她的家具打掃灰塵的婦人可能以為她已經把所有的灰塵都除去了,直到陽光照進她的房間,把所有殘留的灰塵顯明出來。同樣,公義的日頭越發在我們心中照耀,盡管我們可能在聖潔中不斷成長(其他人可能會看見),我們卻能不斷看清楚我們心裡的動機。

重要的問題並不是「我看到自己是越來越成長,成為聖潔嗎?」,而是「當我回首我的生活,比如說三五年前,今天基督對我的意義比那時候更大嗎?我今天是不是比當時更輕看自己?基督是加增,我是在衰減嗎?我是越來越尊榮基督,越來越自我貶損嗎?」這就是在聖潔的問題上清教徒自我反省的方法。

清教徒評估成聖方面進步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問,我們現在是不是在與試探爭戰。如果我們不是在與壓迫在我們肉體上的各種力量爭戰,我們就是在後退。所以,信徒要進步就一定要在施恩座前禱告:「主,幫助我今天成為堅強,幫助我今天成為聖潔,幫助我今天行義。」這就是在成聖上進步的基督徒不住的心願。

裡面,私下的人

第四,清教徒的成聖盡管是不會失敗,但卻是不完全的,在今生它永遠不會完全,我們要達到的目標總是在我們伸手所觸的範圍之外。在這一點上很多人誤解了清教徒。他們以為清教徒是專注看自己,或者他們會把我們帶進律法主義的捆綁,甚至靈裡的沮喪之中,情況並非如此。

很肯定,清教徒對罪和義有非常深入的認識,而許多當代攻擊他們的人對罪和義的認識是膚淺得讓人害怕。清教徒感受到他們成聖的不完全,正是因為他們把神對義的標準擺在他們自己的面前。他們不是拿自己和他們的鄰舍作比較,而是與神聖潔的律法作比較。對清教徒來說,義是培養品格的動機,活在人裡面的才是重要的,你所做所說,這反映了你裡面的為人。

一位清教徒說,一個人私下是怎樣的人,他在神面前實際就是怎樣的人。他們希望我們自問:你在想什麽?你的動機是什麽?你是真的被對神的愛推動嗎?你的動機是對他人撒瑪利亞人般的愛,愛他們,向他們行善,為他們的益處和靈裡的好處交出自己嗎?這是清教徒的義的核心。有這如此高的聖潔觀念,他們很自然就深深體會到他們的不完全。也許在這方面,再也沒有什麽比韋斯敏斯德大要理問答關於十誡的問答更能生動表明這點的了,看這些,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多麽精確,他們是多麽察看內心,他們是多麽強調你一定要愛神,愛人如己。

所以,當你看到清教徒是怎樣為自己感到悲傷,當你讀他們的日記,看到他們怎樣為他們自己的苦痛心的時候,要記住他們是在把自己與完全的神和他聖潔的律法作對比。他們是真正感受到保羅呻吟的男男女女:「按著我裡面的人,我是喜歡神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他們感受到他們需要每天奔向基督,再次得洗淨,這是所有真敬虔的根。這樣的聖潔是不可徵服的,它永遠不會死亡,而是有一天要在基督裡得到完全,與基督永遠在一起。

本文取自週必克博士1998年在首都大會堂神學院的演講,刊登在《軍刀與鏝刀》雜誌上。

(轉自古舊福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