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為何我們今日需要讀清教徒

Rev. Don Kistler

Soli Deo Gloria出版社剛剛到達了一個里程碑:我們在一月已售出了二十萬清教徒書籍。我敢說當初很少人會認為出版三百年前那些古老的清教徒著作會有這樣的成績。這裏有幾個我認為在近年來越來越多信徒重新對清教徒及其著作產生興趣的原因。第一,人們已經開始對宗教不斷地給予一些不能幫助他們的東西而感到厭倦。他們得到各種各樣的承諾,但當一些從自我中心出來的信徒看到這些承諾不能兌現的時候,他們就感到很失望。我想他們同時也是對這個膚淺、著重外表的信仰感到厭倦。

世上大部份人都不敬拜神,因為他們所聽所聞的神根本沒有甚麼值得敬拜之處。祂不是那位「至高至上者」,不是「永遠掌權的全能主神」。祂只是「我的朋友」,難怪他們對神有如此的態度,因為熟悉必生鄙視!

然而,亦有一直在尋找一些像清教徒那樣真切愛慕及認識神的人。我在這裏舉出一些我們在今時今日仍需要看清教徒著作的原因,而以下每一個原因都是直接從清教徒對神及聖經的看法引申出來的。

1. 他們能提升你對神之觀念到達一個地步是你從來沒有想過能到達的,並向你顯明這位神是真正值得尊崇及敬拜的。耶利米巴羅士(Jeremiah Burroughs)在他的經典的著作《福音敬拜》中說:「我們對神只有如此膚淺的敬拜,因為我們看不見神在祂的榮耀中。」現代的人時常聽聞一位根本不值得他們敬拜的神:幹嘛我們要敬拜一位企圖做好,卻因為人的不合作而失敗的神?誰有真正的主權呢?是人!

當你閱讀清教徒著作時,你會發覺你在屬靈上似有一種孤單的感覺。當你開始對你所讀到的感到興奮時,你卻注意到許多人根本不明白你在說甚麼,這也算是一種孤單。當你看到以賽亞在以賽亞書六章 所看到的神的異象時,你才知道神的真實是如何超越你理智所能了解的,你就會明白到一般信徒根本不多去思想神,更遑論像你一樣思想神深奧的事情。

我們在思想神這方面顯得如此差勁,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閱讀得太少。閱讀能幫助我們思想,尤其是我們現在身處一個追求視覺效果的文化過於在一個著重讀書看字的文化中。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圖畫、錄影及電影。所有解釋的工作都替我們作了,以至現在我們不再需要費神去理解概念 ;已經有人用畫圖像替我們解畫了。在清教徒的日子,字句是凝結在紙張裏的,迫使你去面對作者在字裏行間想要表達的思想。

2. 清教徒與基督之間存著一種「愛情」,使到他們寫了許多關於基督之榮美的作品。其中一位極負盛名的清教徒叫多馬葛溫(Thomas Goodwin),他是一位獨立派人士。當他寫到關於天堂時,他說:「若我返回天家時,發現基督不在這裏,我會立即離開,因為沒有基督的天堂好比地獄。」沒有基督的天堂不是天堂,因為基督不在這裏,我也不想居住於此。這些清教徒都是這樣深深 地愛主。雅各多咸(James Durham)在雅歌5:16寫到關於主的愛時,說:「若基督是全然可愛,那麼其他的一切就是全然可惡。」我們對於基督沒有這樣的感覺,是不是?我們想要「少許」的基督及「少許」的其他各樣事情。但真正的基督徒想要的是基督,只要基督,不要其他。撒母耳羅特福(Samuel Rutherford)在寫到基督之榮美時說:

「我敢說,就是所有天使的筆及天使的舌頭,不,即使諸天使世界的數目如所有海洋、泉源及河流之水滴之多,都不能將主描繪出來。祂的甘甜在我心靈裏湧溢著,猶如兩個天國之廣大。噢,真願我魂廣闊如在至高穹蒼之上的大圈去盛裝祂的愛!然而我卻只能盛載一小部分。噢!那會是何等的光景,當我在天家裏,在新樂園內美麗的果園中,去看、去聞、去摸及去吻那至美的園中之花,那永遠長青的生命之樹!祂的蔭影對我已然足夠,向祂的一瞥對我來說已是天家的保證。即使有千千萬萬個世界和天堂,當中充滿了人和天使,基督也不會吝惜地供給我們一切的需用,並且充滿我們,於祂絲毫無損。基督是生命之井,誰能測度井底之深?將千千萬萬個像伊甸園的美麗集於一身;將所有的樹木、所有 的花卉、所有的芬香、所有的色彩、所有的味道、所有的喜樂、所有的可愛及所有的甘甜集於一身,這會是何等佳美之一件事!但拿它與我們至美麗至親愛的基督相比,它則只算如所有海洋、河流、湖泊及水泉之水的一滴而已。」

世上真是有些人這麼愛主的,你說是嗎?

3.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認識基督的豐足。現代教會正在這道理上遇到很大的衝擊。你或許需要基督來救你,但你卻需要心理學來幫助你生活。你或許需要基督醫治你靈性上的傷害,但你卻需要其他東西助你解脫情緒上的痛楚。

有一本書叫《基督是一切及在一切之內》(Christ All and In All),是由一位與多馬窩遜(Thomas Watson)同期的傳道人華夫羅賓遜(Ralph Robinson)寫的。又有一本同名的書,作者是腓力亨利(Philip Henry)。羅賓遜根據歌羅西書3:11一節的經文寫了七百多頁的書。你看,我們現今的問題就是出於我們對基督之豐足的認識太貧乏。若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為何我們還要向其他人和事物尋求答案?

在《聖徒的寶庫》一書中,耶利米巴羅士(Jeremiah Burroughs)一有篇講章是論述歌羅西書那節經文的。巴羅士說:「基督理所當然地是父神完全的滿足。」相信我們沒有人會反對這句說話。以賽亞告訴我們,神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所以基督是足夠令父神滿足。巴羅士接著說:「那麼理所當然地,基督也是足夠令任何一個靈魂滿足!」你明白他的推論嗎?那些一生為自己的命運而抱怨的基督徒,一方面說基督足夠令父神滿足,一方面又說基督不足夠令自己滿足,這是對神何等的謗瀆!其實遠在佛洛依德之前,清教徒已經解決了現今在教會大行其道的心理學理論所談論 所分析的問題。

4.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看見聖經在信徒生活及虔敬上的全備性。這不是彼得所說的嗎?聖經使我們因認識神,得著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但我們經常聽到今日人民主義發出的呼喊,說:我們要追尋自尊,或是:我要對自己有好感覺。

然而,基督徒需要的不是自尊,而是「主尊」!當以賽亞看見神的時候,他才開始真正地認識自己。記得有一次我在海外講道,我被邀請講述關於自己的事。但我想世上沒有一件事情比聽我說關於自己的事更加沉悶了!在巴羅士的《聖徒的寶藏》一書中,他第一篇的信息名為「神無與倫比的榮美及聖潔」,是根據舊約一節的經文:「神啊!在列邦中誰能像你?」這篇講章 約長三十五頁;巴羅士用了一半的篇幅來講述神的威榮。接著他便開始引入這節文的下半節:「以色列啊!有何民像你?」目的是甚麼呢?因為沒有別神像你的神,所以也沒有別民像以色列民!你根本不需要自尊及對自己有好感覺;你需要的是「主尊」及對神有好感覺!

若人是照著神的形象及樣式造的,為何會有人缺乏自尊呢?若你是基督徒,基督已經個別地替你們以命償命。我的朋友們,這就是真正的價值了!清教徒是真正的輔導員,他們知道最好的輔導是在講台上,當神的話語向眾人開啟、解釋、及被應用的時候。在三百多年前,以撒安保斯(Isaac Ambrose)寫了一本書叫《基督徒戰士》,當中提到接受從人而來卻沒有聖經根據的輔導之危險:

那正在尋求安慰的受傷心靈,絕對不應向未重生的人尋求意見;這不是神指定的方法。噢!他們會認為你是瘋癲了,他們根本不明白罪帶來的痛苦是甚麼意思。為何要將你的疾病告訴那不是醫生的呢?去找那位能醫治各樣病症的主吧,因為這才是神的帶領。當保羅被神的恩典呼召歸信時,他並不沒有與屬血肉的商量,卻立即遵從了神。你們也當這樣行。神有沒有藉著祂的工作令你認識到行惡道之危險及到祂跟前來尋求安全和安息的責任?你就當立刻遵從,並不需要與屬血肉的商量。那些在罪權之下的友伴所給你的意見對於醫治你憂傷罪壓的靈根本是不適用的。難道他們能叫你們良心得安、能赦免你罪、扶持你靈,或者使你充滿屬靈喜樂?噢!他們所有的快樂只是 虛有其表,是夢幻及虛空生出的歡樂而已。試問屬世的歡樂與屬靈的憂傷有甚麼相同?好像光明和黑暗一樣,它們有甚麼相通?遠離他們吧,離開那些惡人的帳棚,不要沾他們不潔淨的物,免得你在罪中消滅。

在這些清教徒著作中有著極豐富及虔敬的輔導。他們明白到屬靈的問題需要屬靈的方法去解決。今日的輔導員不會從罪及靈性的問題方面著想,雖然心理學的意思就是「靈魂的研究」。今天的問題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別人行為的受害者,但這不是現代才有的新問題。打從在伊甸園中,當夏娃從亞當一根沒有用的肋骨造出來及以後所發生的事 開始,問題就已經產生了。神既創造了我們的靈魂,又為贖我們的靈魂而犧牲,祂當然是最清楚了解該如何對待我們的靈魂,而那些最與神親近的人也是最能夠提供醫治心靈的良方。事實上,清教徒被稱為「靈魂的醫師」。多馬窩遜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罪是靈魂的疾病,基督是靈魂的醫生。」你可以在多馬窩遜的講道集看到這篇文章。

5. 清教徒能教導我們明白罪性之可怕。愛德華韋諾斯(Edward Reynolds)寫了一本書叫《罪之極惡》;耶利米巴羅士寫了一本書叫《惡中之惡》。沒有一個教義比罪的教義更需要 保守純全,因為若在罪的教義上偏差了,其他教義也會有偏差。一根離縫的線能帶壞整件衣裳。

多馬窩遜寫了四篇著名的講章,名叫「罪的苦害」。巴羅士寫了六十七章關於這個題目的書。罪比苦難更可怕,但人們會作任何事去逃避苦難,卻幾乎完全不作任何事去避免犯罪。罪比苦難更壞,因為罪產生苦難。事實上,這個 論點是巴羅士首先提出的。罪甚至比地獄更壞,因為罪產生地獄,產生一件事之因必然比被產生的那事更大。

俄巴底亞撒域(Obadiah Sedgwick),一位著名的倫敦長老會牧師,西敏斯特會議的其中一位成員,寫了一本發人心省的書,名為《罪之分析》,詳盡論 及大衛為自己隱藏的罪求神拯救的禱告;那些罪深深地埋藏在我們心底的隱密處,除了自己及神之外,沒有人知道,但它們與其他罪卻是同等的邪惡及被定罪。

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對罪有以下的見解:「所有的罪按比例說都是無限大的,它的可憎程度視乎被它干犯的那位是如何尊貴。因為神是無限 的聖潔,所以罪也是無限的邪惡。」所以沒有所謂的「小罪」,因為最小的罪對一位無限聖潔的神來說也是一件極大的干犯。現在你們很少聽到這類的信息了,是不是?

就是純粹用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也是無價之寶。當愛德華滋寫「罪人在忿怒之神的手中」一文時,它的意象實在是無與倫比的。他將神比作一個拿著弓的弓箭手, 弓已經箭搭在弦,而那箭正指著罪人的心臟。弓箭手因拉弓太緊以致臂膀不著地顫抖,愛德華滋說唯一令神不放出那箭,不讓那箭沾滿了罪人的血的原因只在於一位每天向罪發出無限忿怒的神之喜好。一位世俗的作家在寫一篇關於愛德華滋的文章時,被一位基督徒問 到一個問題:「你知道,若愛德華滋是對的,即是說那箭正在瞄準你的心臟,你怎能在夜中入睡呢?」他回答說:「有時我真是睡不著的!我只願望神他是搞錯了。」

6.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過一個實際的生活。李察巴斯德(Richard Baxter)的《基督徒的指引》被稱為「關於聖經輔導的最偉大參考手冊」。一個世紀前所有的輔導都是靠講台上的信息或到會眾家中的探訪及牧養。傳道牧者被視為靈魂的醫生。有趣的是,「心理學」“pyschology”一詞的意思就是「靈魂的研究」。 Psyche 的意思就是「靈魂」。但本來是醫治被罪沾污的心靈到現在卻成了醫治「患病的理智」而已。這項工作已經從牧者手上奪過來(他們本是對人的靈魂最為熟悉),交給了輔導員,而他們大部份都是不信神的。他們根本不能醫治靈性的疾病。巴斯德的參考手冊顯出他是一個能夠將聖經應用在生活中每一個範疇的天才。巴刻博士稱這本書為所有基督教著作最偉大的一本。

魯益士巴利(Lewis Bayly)的《敬虔的操練》一書是清教徒靈修指引的模範。它的主旨是用聖經來規範人一整日的生活。約翰格士拿博士(Dr. John Gerstner)說這本書說明了清教徒運動的本質。

清教徒相信沒有一個生活的範疇是不需要用聖經來規範的。就是獨處的時間也要作敬虔之用途。拿但業韋紐(Nathanael Ranew)寫了一本很好的著作,名為《增進獨處時間的效益—神聖的默想》。這是一書關於基督徒屬靈默想的經典著作。韋紐的前提是當基督徒在獨處之時,他能藉著默想神及祂的屬性,使自己屬性有所增益。他說,若然有第十一條誡命,它必會是「不可荒廢時間」。

清教徒寫了許多這類的「指引」。約翰柏斯頓(John Preston)從帖撒羅尼迦前書5:17講了五篇關於禱告的講章,名為「聖徒每天的操練」,並收錄在《清教徒論禱告》一書中。

史普羅(R.C. Sproul)曾替耶利米巴羅士一本書寫過序言,該書名為《一篇關於屬地思想的論文》。這書論及用世界的思想模式來思想,卻不按照神的心思來思想之罪惡。


7.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牧養的事奉。清教徒很善於牧養,但同時他們又是非常注重教義。我在他們著作中得的安慰之多是過於我所能形容的。讓我向你讀出一段文字,是我極為喜愛的一位作者基斯杜化勒所寫的(我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名為《神的奇觀》(A Spectacle Unto God))。我們出版了他第一套作品。這篇文章是從他十五篇關於恩典的講章抽出來的:

「不要只看你的罪惡而不看你的恩典,儘管它是如何的微弱。軟弱的基督徒看他們的罪惡過於看他們的恩典,然而神看他們的恩典過於看他們的罪惡及軟弱。聖靈說:「你們也聽過約伯的忍耐」。祂本來可以說:「你們也聽過約伯的不忍耐」。但神以祂子民的好來認識他們,不以他們的惡來認識他們。聖經讚揚喇合接待探子,卻沒有提及她說謊的罪惡。作得好的就得著讚揚,作得不好的則保持緘默,起碼不會用這些記錄去指控他們。當畫家繪畫亞歷山大臉上的疤痕時,他隨即在疤痕上畫上亞歷山大的手指來遮蓋它。同樣地,神也用祂憐憫的手指遮蓋我們罪惡的疤痕。


噢!事奉這樣的一位主真是何等的佳美,當我們作得好的時候祂會賞賜,當作得不好的時候祂又樂意寬恕及不追討。所以,自以為只有很微小恩典的人,要記著神絕不會輕看那微弱的恩典,卻要看重它。祂不會吹滅那將殘的燈火,也不會折斷那壓傷的蘆葦。」



我們又可以從他一些未曾出版的講章中看他怎樣論到神赦免為罪痛悔的人:



「困窘的良心啊!拿著這話作你的安慰吧:當你在一個四處無人的角落,只有你和神在一起,你認為世上無人像你一樣罪大惡極,就讓這話作你的安慰:無論你的罪有多大,基督的苦難及滿足比它們更大。「基督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紅海淹沒法老及他所有的軍隊就像淹沒一個人一般的從容。基督之血也像紅海一樣淹沒所有敵軍—那些又大又多的罪—就如淹沒一個細小的情慾。或許你需要為悔罪而灑更多的淚,但基督卻不需要為贖罪而流更多的血,因為藉著祂到面前來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

使徒在羅馬書五章中的誇勝,其意思是那能使我們滅亡的罪及不上基督拯救我們的恩賜,因為你的罪不過是被造之物的罪行,而基督之滿足卻是神自己的滿足。你的罪不過是有限的受造物的罪,基督的受苦卻是一位無限的中保之痛苦。我們常有一個試探,就是我們在處理會眾問題的時候常將它們看為純粹肉體或純粹靈性的事件。其實問題很少是這樣的。然而,清教徒願意將每一個情況仔細分析,決不會尋求一些容易甚至是過份簡化的答案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我們時常想得著快捷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罪卻令到問題複雜化,對不?我們不能只對我們的會眾說:「拿著這兩節經文回去,明早打電話給我吧」,這樣做只會對他們有害。羅拔哈利斯(Robert Harris)在他二十四篇講論山上八福的講章中,仔細地將謙卑及憤怒的處理方法作出區分。你會發現,若你能夠明白這些講章的內容,是因為清教徒時常在發表意見前先問問題。真希望我們能多效法他們的做法!

「憤怒可分為兩類:合理及可批准的。若一人發的是義怒,有合理的原因不高興,他就不應被阻止到神面前禱告。相反,這人必須祈求神潔淨他的憤怒,使他天然的怒氣轉化為屬靈的怒氣。若他的憤怒是無根據及不合理的,他也可以禱告。如何禱告?他需要在禱告中認罪及為它哀傷,又為它向神訴苦並懇求神加力去抵制它。若然他定意抱著怨恨、憎惡、報復的心態,他就根本不在禱告的狀態。若他真是要祈禱,他一早已得了知先在詩篇66:18的回應了:「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這樣就叫他看到,一個人心裏所想的會影響他的禱告。但若有人發現自己魯莽地動了怒氣,願意自我反省及約束,又為自己的罪惡感到難過及厭惡,然後求神幫助及醫治,我們毫無地問地相信他確能進到神的面前,好像一位病人來到醫生跟前求醫治一樣。

問題:但我怎樣發怒才是合宜?向我朋友發怒時要留意甚麼?

答案一:我會從兩個方面回答。首先,消極地,我們不可()因為合理的事向別人發怒,因為這是魔鬼的憤怒;()因為一些中性的事發怒,因為神准許我們作這些事時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空間;()因為別人一些天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缺點發怒。若我們因這些事向別人發怒,就是忘記我們自己也是人。

第二,積極地,我們只可為罪發怒,而那些罪是頑固的、固意的及藐視性的;就如他固意地不受規律約束,也不接受人勸告。我們只可以為這些罪發怒,因為藐視是惹神怒氣的一種罪,如之前我們說過。」

正如你們所看到,這些區分不但是很重要,而且在處理我們的靈性問題時更是必需的。我們若能倣效他們的榜樣就好了。現在讓我用基斯杜化勒的勸導來澄清一些人以為這些古老的清教徒是硬著心腸、自命不凡、死守規條及冷峻陰鬱的錯謬觀念。這篇講章的經文是在路加福音11:28,論述聽了神的道又遵守之人的福氣:

但你會說:「若只有那些聽了神的道又去遵守的人才有福氣,那麼這些有福的人如何找得著呢?因為世上活著的人有誰能夠完全遵守及活出他們所聽見的?我聽過很多被斥責而我卻無法仰制的罪惡。我聽過很多催促我們履行而我卻履行不來的責任。我聽過很多勸勉我們去運用而我卻運用不到的恩典。既然沒有一個人能遵守他所聽見的,那麼人怎能得著神的賜福?」

回答:若然你是活在行為之約(covenant of works)下,你永遠也不會蒙神賜福,因為你永不能完全地遵守你所聽見的,而這正是行為之約所要求的,它要求每一個人個別地及完全地遵守所有律法。但有一件令你安慰的事你該知道,就是你現在是在恩典之約(covenant of grace)下,這約不需要你完全地遵守神的律法,它只需要你誠懇地遵守;這約接受人願作的心。噢!請你記著,你不是在行為之約下,乃是在恩典之約下,它接受基督為你受苦及所作的(若你是基督徒)當如你個人作的一樣。

雖然基督真的曾對那年青人說過:「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19:17),但你要知道基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祂知道那青年人抱有法利賽主義的心態及他認為救恩是靠善行而得著的。但假若基督向我們每一個人說:「你若遵守我每一條誡命,就可以進入天國;若你犯了任何一條誡命,就永不得進入天國」,願神憐憫我們!我們全都要永遠滅亡了。但基督卻是說:「信而得救。」所信的事是指應許,不是指行為(4:16)。所以安保斯(Ambrose)經常這樣說:「讓我們盼望因著信心而得赦免,不是因著還債而得赦免。」

簡言之,你該盡力叫你的良心遵從你所聽到的,為你無法滿足神的律法而悲傷,為你不能作得更好一點而哀慟;接著神就會說:「雖然你不能完全遵守我的律法,但我的兒子已經為你遵守了。我接受祂的順服作為你的順服,祂的義作為你的義。」噢!這是何等的恩典及憐憫呢!無論有多少令人灰心沮喪的事壓著你,這話也足以使你心靈歡呼鼓舞!為著你的安慰,讓我再一次告訴你,若你用誠懇的心竭力遵行你所聽到的,神會接受你所作的如同你已經完全遵行你所聽的一樣。若你心裏真的渴望聽從神的旨意及遵守祂的誡命,神會視這心意如同你真實地作了一樣。

聖經中有一段很值得我們注意的話:「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來11:17。實際上亞伯拉罕並沒有如經文所說獻上他的兒子,但因為亞伯拉罕的心真是想著要這樣做,他心裏真是渴望及決意聽從神的命令,所以聖經就說是他作了!你這跟隨亞伯拉罕之腳蹤及效法他信心—亞伯拉罕的兒女啊!讓這真理成為你的安慰,就是你心裏的渴望及立志會被神算為你真實作了的。若你渴望禱告得更好、聽得更好及行得更多的話,神就會看你是真實作到了一樣。

在恩典的約中,基督的義及基督作成的滿足抵消了神公正的審判。擔保人受了懲罰,負債者得以脫身。「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6, 5。使徒約翰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壹2:1-2。所以在行為之約中失落了的罪人可以找到救助他們的恩典。在恩典的約中,神接受願作的心。祂在這約中不再為著每一件罪而嚴厲地抵制罪人,使他們離開祂的恩惠,相反的,「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103:13。意思就是,神會憐憫那些相信祂的約、努力遵行祂旨意、逃往祂那裏要得赦免及接納的恩典、為他們的罪悔改及承諾聽從神話而行的人。因為在這約中有赦免及憐憫留給那些痛悔的罪人。」

讓我再一次引用基斯杜化勒的說話,看他如何處理一個困擾的心靈:

「反對:一些洩氣的心靈會說:「我怎能這樣冒險地相信聖潔的耶穌會作我的救主,當我知道我向祂所犯的罪是這樣多不勝數及罪大惡極?」

回答:因著這個緣故你更加應該決意的及堅定的信靠祂,使你從罪中得著拯救。我必須告訴你一件事,若你盼望從戀罪及犯罪的光景下解脫出來的心意是真誠的,這就是你決志倚靠主而得拯救了。若缺少了這份心志,你就無法向你的良心證明你的誠懇是出於你對罪的投訴還是你真心想從罪中出來。若你沒有為從罪中得救而決意盡力地信靠主耶穌,你就是仍然愛著那些罪,而你投訴你的罪又多又大只是虛情假意。再者,你說你不敢信靠聖潔的耶穌赦免你那些多而且大的罪,這說明你仍期望在你可怕的自義之靈及不信之心裏還有甚麼好東西。你該思想到耶穌基督的救恩是白白及無限的,你的罪越多越大,你就更加需要主及祂的救恩,而你信靠祂的需要就更大了。

若你認為全能的救主從未作過一件大事能以拯救一個好像你犯這麼多罪及大罪的人,這也不應阻止你去信靠基督,因為祂的慈愛深不可測(3:18-19),祂拯救的大能無法測量。祂所能作的是永無限量的。假若你的罪多如高山,它的高度不但超越雲層,甚至直達神自己的寶座;假若成千上萬個像這樣的山峰堆在一起,並把它們投於救贖之愛及救贖之血的深淵中:那無邊無底之海洋仍能高高蓋過它們,好像天離地那樣高。

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摩西說施恩座「遮蓋著整個放置法版的約櫃。」這說明無論男或女犯了律法,即便犯了的不只是一條誡命,而是犯了所有誡命,然而因為施恩座遮蓋著所有誡命,所以神的憐憫也能赦免人對律法的任何干犯。這就是載法版的約櫃被施恩座遮蓋的意思了。」

8.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按照聖經傳福音。今日大部份的傳福音都是以人為中心,但是清教徒的傳福音卻是以神為中心。清教徒有一個現今遭大部份信徒忽略的教義,叫作「尋求」或「救恩的預備」。這教義在英國的清教徒及改革宗人士中流傳甚廣的。愛德華滋在他一篇名為「擁擠進天國」(Pressing Into the Kingdom)的講章中教導過這個教義。在這之前他的祖父所羅門史多德(Solomon Stoddard)寫了《介紹基督》(A Guide to Christ)一書,約翰格士拿認為這是他所知道改革宗關於傳福音事奉最好的一本指南。另外一本佳作是多馬窩遜的《努力奪取天國》(Heaven Taken by Storm)

「尋求」的教義教導我們神往住是藉著一些媒介來作工的,若有人想要得救,他應當利用這些媒介。讓我舉一個例。信心是從聽道而來,人是因信心得救,或是更準確地說,人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得救。但假若我需要信心去討神喜悅,而我發覺我沒有得救的信心去信靠神,我當怎樣辦?

「尋求」這教義在這時便有用了。若信心是從聽道而來,那我就應當去聽一些正統的、關於基督的講道。若神要救我,祂慣常的方法就是透過福音的傳講。坦白說,若我去聽道,神也沒有義務要救我,但當祂要給予人救恩時,很少不是透過人聽到祂恩惠的道而得著的。

所以罪人應當盡他一切天然之能使自己的心柔軟下來。他不能賺取救恩,但起碼他能與神合作,而不是與神敵對。我不是靠我的尋求使神喜悅我,因為我這樣做是出於自身利益,但我能令自己在神面前少一點憎惡,而不是多一點憎惡;若神不救我,我在地獄的懲罰也會輕一些。清教徒會說:「若你不能帶著一個正直的心到神那裏,那你就到神那裏求一個這樣的心。」尋求神吧。

9. 閱讀清教徒能幫助我們正確地將事情排列優先。哥林多後書5:9說:「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一位清教徒這樣說:「神的微笑是我最大的賞賜;祂的皺眉是我們最大的恐懼。」若我們真的會變得像我們朝夕相處的人,那麼我們花時間在清教徒的身上就是我們在永恆上一項極佳的投資。用你的時間與最好的相處吧!耶利米巴羅士所著《福音的敬畏》(Gospel Fear)論述基督徒正確的優先排序。這是七篇關於以賽亞書66:2的講章,內容是解釋「因神的話語而戰兢」的意思。若神說:「我所看顧的,就是…因我話而戰兢的人」,那麼我們最好知道甚麼是因神話而戰兢。

10. 清教徒能幫助我們闡明人在神面前稱義的問題。本人極力推薦所羅門史多德另外一本關於稱義的經典著作,名為《在審判日聖徒在基督的義中所得之安穩》 (The Safety of Appearing on the Day of Judgment in the Righteousness of Christ)。我不能過份強調正確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現今許多人都不能正確地掌握稱義(imputed righteousness)與成義(infused righteousness)之分別(譯者按:稱義imputed righteousness意思是神以基督的義算為我們的義,目的是要我們得救;成義imfused righteousness是神將基督的義注入我們身上,目的是叫我們漸漸成變成基督的模樣。其實成義就是我們基督教所說的成聖。稱義是一次過完成,成義/成聖卻是一個過程,兩者是有關係,但卻有分別的。我們是靠稱義imputed righteousness得救,不是靠成義imfused righteousness得救)兩者的分別不單是代表羅馬(天主教)與日內瓦(基督教)立場之分歧,它們更是代表天堂與地獄之分歧。關於這個題目,我想介紹一本書給你們,名為《唯獨因信稱義》 (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若你想特特地看清教徒在這題目的觀點,可看《清教徒論重生》(The Puritans on Conversion)一書;又或者你想看一本更深入的書,可以嘗試馬太勉特(Matthew Mead)的《差不多基督徒之揭露》(The Almost Christian Discovered),這是我們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勉特在書中列舉要成為基督徒的人必須做的二十六件事,然而,做齊這些事不保證你已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了,但沒有這些事則保證你不是!然而,此書主旨並不是想令人灰心絕望,而是叫那些自欺的人清楚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得著救恩。

11. 最後讓我們看看清教徒對神話語之權威的看法。我們都知道聖經是神向我們說的話。最經典的經文是在提摩太後書3: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原文意思是神呼出),而我們知道神向我們說的任何話語,我們都有責任遵從。事實上,舊約時代的人都是這樣領會的。在出埃及記23:7他們宣告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神向我們說的話沒有一件是我們不須去做的;若我們拒絕去做我們就不是基督徒!就是這樣簡單!

1643年的威斯敏斯特會議中,成員之一的清教徒聖賢們說:

「聖經的權柄—我們必須相信及遵從—並不是在於任何人或教會的見證,而是完全在於它的作者本身(神自己是真理);我們必須接受聖經的權威因為它就是神的話。」

我們知道當神向我們說話時我們必須聽從。事實上,大使命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導人要服從神話語的權威:「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28:20)

這就是為甚麼當耶穌教導群眾時他們感到驚奇的原因。馬太福音7:29說當耶穌講道完畢後,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甚麼希奇呢?「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這正是今日傳道者在講道時該有的特質—帶著權柄。他們這樣做是神所命定的。「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2:15)。當我們承認神向我們吩咐的任何事我們都當遵從,我們好像忘記了神也透過祂忠心的僕人向我們說話。宗教改革運動對講台事奉的觀點是:當一位忠心的僕人在講台上講解神話語時,你們不是聽到人的聲音,乃是神的聲音;意思是他所說的你們也要遵守。

但當講道完畢後你通常會聽到甚麼說話呢?最好的答案可能只是這樣:「信息很有趣味,我會去想想它的。」然而,神將祂的話語賜給我們,不是要我們給意見或是想想罷了,祂賜話語給我們是要我們去遵從。

清教徒多馬泰萊(Thomas Taylor)說:

「神的話語必須用一種方式來傳遞,使它的威嚴及權柄得以保存。基督的大使必須傳講祂的信息好像是主親自講說的一樣。一個奉承諂媚的事奉是這個權柄的敵人;因為當一個神的僕人需要大派安慰劑及高唱甜美曲時,他將會無可避免地出賣真理。去抵抗或減弱這個權柄,對任何職份的事奉人員來說,都是一件可怕的罪,主絕對不會讓祂的使者被打斷的。聽眾()必須為他們的教師祈禱,叫他們在講道的時候有權柄、勇敢及張開的口;()不可誤解在神僕人身上的權柄為他的憤怒、苦毒甚至癲狂;()不能拒絕順服這權柄或因被吩咐作一些不喜歡的事而發怒;因為公義的神會熄滅那些拒絕亮光的人之亮光。」

申命記30:20將愛神等同聽從祂的話;事實上,它道出了我們愛神的方法。

這就是清教徒對聖經的看法了。他們對神有這麼崇高的觀念是基於他們對聖經的觀念也是如此的崇高。若我們想好像他們一樣認識神,我們必須愛神的話語好像他們愛它一樣。那愛只會因著用功及仔細的研讀而增加。而閱讀清教徒t著作就是在讀聖經之外最好的事了。事實上,這好像跟教會歷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一同上學一樣。

那你應該在那裏開始呢?讓我介紹一些書籍給那些初學者吧:

The True Christian's Love to the Unseen Christ, Thomas Vincent.

The Mischief of Sin or The Duty of Self-Denial, Thomas Watson.

Gleanings from Thomas Watson, a little book of collected sayings.

The Grace of Law, Ernest Kevan; 一本用清教徒神學來看律法功用的好書。

The Puritans on Conversion, The Puritans on Prayer; 兩本用清教徒觀點概略地看重生及祈禱之佳作

Why Read the Puritans Today?"  by Rev. Don Kistler

http://www.the-highway.com/articleDec97.html

Author

Rev. Don Kistler is Associate Pastor of South Hills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PCA),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Soli Deo Gloria Ministries,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The above article is a transcription of an address he gave to the pastor's seminar at the 1997 Soli Deo Gloria Conference in Pittsburgh last April.

譯者按:本文已得作者同意翻譯及刊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